Tuesday 3 May 2016

网络时代 数字财产怎么继承

随着科技的发展,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,而许多人也多了一种存在于互联网中的财产——数字财产。
目前来说,数字财产可以分为四类:
第一类是用户账号密码类,如QQ、微博、微信、邮箱等产品的帐号和密码等;
第二类是各类文件,如电子邮件、博客、微博等文字资料,以及图片、音乐、视频等各种非文字形式的资料;
第三类是如Q币等的虚拟货币、网游中的游戏装备;
第四类是支付宝、财付通、电商网站等第三方账户中的余额和通过网络购买的理财产品等。
不少人认为,这些数字财产应该像现实中的财产一样可以被继承,但实际情况如何呢?
目前,对于第一类和第二类数字财产,因为涉及到个人隐私,如果用户生前没有将其账号密码告知其他人,那么他突然离世之后其所有权并不能够被继承。法律专家认为,这类数字财产属于个人信息,很难被定义为物权法上的个人财产。而事实上,根据这几年已经发生的多个案例,提供服务的互联网企业也认定这类账户信息不能够被继承。
而对于第三类和第四类数字财产,因为真正涉及到金钱,所以继承问题更加受人关注。
虽然有法律专家认为,虚拟货币也应当算作个人财产,但在实际情况中,虚拟货币和网游装备等都是和账户相关联的,如果没有账户信息和密码,也就不能够使用或交易,更无法退还为现金,基本没有可能被继承。
而像支付宝、财付通、电商网站等第三方账户中的余额和通过网络购买的理财产品,能被继承已经无可争议。因为这类财产实际上属于“客户备付金”,虽然存放在第三方账户中,但属于客户私人财产,继承是没有问题的。只要能够按照《继承法》相关规定提供必要的证明和手续,就能够被过户和继承。
数字财产怎么追查
对于数字财产,如果离世的用户没有遗嘱和任何交代,又该如何追查呢?
线索一:查询银行交易流水记录
如果有亲属意外过世,可以拿其死亡证明逐个去银行查询。银行将提供该开户人是否通过其银行的账号开通第三方托管账户,并能查询第三方的托管账户及保证金数目。但是无法查他的账户收益、亏损等,只能拿着银行提供的账号再到基金、股票交易公司查询。
线索二:通过电子邮件、手机短信进行查询
第三方支付账户、通过网络平台购买基金、股票、理财产品等,往往会绑定手机号码、电子邮箱等。只要能进入当事人的电子邮箱或查到手机交易提醒短信,就可以找到相关线索。
线索三:通过人民银行查询
最后,在实在没有其他办法的情况下,可以通过人民银行查询死者生前在银行的开户和交易情况,但需要公安机关和法院提供相关证明。
可以看出,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,如果突然意外离世,财产的处理和继承都会面临很多麻烦,不仅会有许多繁琐的手续流程,更有可能让一些财产流失。所以,即使是不立下正式的遗嘱,也应该经常对自己的财产进行梳理和整理,留下备份。如果可以的话,适当与家人共享财产信息,即使不告知密码,也应该让家人知道自己有哪些财产,避免不幸发生后,家人对其财产无从追踪,造成“人财两失”的情况。

上述所有建议都是事后补救,事实上,最周全的方式还是未雨绸缪。
  1、通过遗嘱来确保网络财产安全

  日本一家公司今年3月推出名为“最后的信息”的服务,旨在帮助处理用户去世后的个人信息等“网络遗产”,避免隐私泄露。在确认用户已去世后,公司将向用户生前指定的“特殊联系人”寄送一份资料,通知其删除网络数据的方法。删除内容包括去世者电子邮箱收信和发信记录、网页浏览记录、通讯录以及网上银行密码等。
  国内早在四年前就有公司推出网络遗嘱服务,存储用户的银行卡、网络账号密码等信息。但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,目前这种方式尚未被普遍接受。“除了订立遗嘱的意识不强外,用户也担心自己的个人信息安全。”一位互联网安全行业从业人士告诉记者。
  律师则建议,对于个人网络财产的处理,最好写到实体遗嘱上,找公证处或是公证律师。具有法律效力的遗嘱应有两个以上无利害关系的公证人证明,公证机关在审查其合法性后,予以确认公证才能生效。这样至少能让网络财产在法律上会多一重保障。

  2、网络关键信息养成备份习惯

行业人士则建议,互联网用户应该养成通过网络安全软件备份、存储个人账号和密码等重要网络信息的习惯。
  除了树立立遗嘱的意识和进行网络备份外,在日常生活中,也建议不要往第三方支付账户或电商账户中充太多钱。对于银行、基金、股票等交易,最好保留一定的纸质交易记录。
  3、与家人共享网络财产信息
  最后,提醒要注意与家人共享信息,最少让亲属知道自己的钱都分布在哪些账户中。虽然不能做到“万无一失”,但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亲属追回财产提供方向,避免“人财两空”。
  他山之石
  美国律师对拟定网络遗嘱的建议
  第一,指定一个可信赖的,有能力保护你隐私不外泄的网络遗嘱执行人,签署一份正式的协议,写清楚你希望自己的各个网络账户和资料需要怎么处理;
  第二,和你的律师一起完成“网络遗嘱”的拟定。尽管“网络遗嘱”目前还没有成为主流,但已经有人选择在律师的鉴证下,把尚未正式受法律保护的“网络遗产”归属写到受保护的正式遗嘱中去;
  第三,一些专业网站可以提供“网络遗产”托管服务。用户可把数字财产的信息存进加密的保护空间,并指定这些信息的继承者。


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